是由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高校之间的篮球联赛。CUBA成立初期18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组委会根据NCAA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中国篮球的实际情况及发展前景,建立和完善了联赛体系和新型篮球人才培养体系。重视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社会化、产业化的体育方式,建立和完善小学-中学-大学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CUBA联赛以“健康、积极、公平、公正、纯洁、向上”的品牌形象,成为社会公认的中国体育最好的品牌赛事之一。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CUBA联赛的纯洁性,保证联赛健康有序发展,并提出了CUBA联赛的宗旨——“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 3、联赛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说:“让人民共享人生闪光的机会、实现梦想的机会、与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那么CUBA作为一个完全面向大学生的篮球联赛,理应承担这样的使命,给热爱篮球的大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随着2013年1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换届大会,上海交通大学成为新一届大学生篮球协会的主席单位。这也加速了“四级校园篮球联赛”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篮球联赛的建立进程。
“一条龙”篮球联赛贯穿各级学校,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校园体育的育人功能”。但观察CUBA省选赛的比赛情况,我们发现制约CUBA基层选拔的因素有很多,它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从下往上的分级上,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联赛做大、做强、做大、做高水平。现就相关问题提出并解决。四、CUBA联赛省选赛面临的问题(一)省选赛规模有待提升,男女队数量需均衡。根据资料显示,四川省普通高校总数为86所,这其中包括教育部及部属本科院校、省级教育厅直属高校、独立学院均有资格参加CUBA省选赛。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四川赛区,报名的男篮队伍数量最多,但学校只有16所,参赛率只有19%。在女篮比赛中,参赛队伍只有12支。云南赛区也表现出男女篮参赛队伍数量的严重不平衡,男篮参赛队伍26支,女篮参赛队伍只有5支,参赛率只有8%。数据表明,两省预赛规模都比较小,参赛人数还有待提高。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两省,在很多省的预赛中都有出现,只是研究的局限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二)参赛积极性不高,水平普遍较低。 参赛队伍中,四川赛区有三所学校招收高水平男篮球员,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招收高水平女篮运动员的学校有两所: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云南赛区招收高水平男篮运动员的学校有两所:云南财经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招收高水平女篮运动员的学校有一所:云南师范大学。目前,云南赛区只有云南师范大学有高水平女篮队,其他队伍实力远远落后。因此,近五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代表CUBA云南赛区参赛。主要原因是省内其他高校没有专门的女篮队,女篮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联赛中,高水平队基础最好,基本功扎实,每周能保证2-3次正规训练。其余学校都是体育专业学生或者普通学生,没有专业训练经验,而且大多课业繁忙,无法坚持长期训练。 很多学校只能采取临时备战赛事、临时集训等措施,导致球队的比赛积极性不高,对成绩的渴望也不是很强烈18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最终导致联赛整体水平比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各个高校领导对篮球项目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高校对篮球队组建、训练、比赛的人力、政策、经费都有限,对高校体育赛事的了解不够,影响了部分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很多高校领导、老师对CUBA在打造高校校园文化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学生训练、比赛时很难得到相应的激励,因此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
(三)学校需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包括队员选拔、队伍管理、配套体育设施、经费等。目前参加四川CUBA预赛的28支队伍中,只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拥有高水平特招资质的队伍能够保证全年不间断训练。学校高度重视队伍投入和场地建设,因此队伍竞技水平在四川省高校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学校在招生时尚未解决队员体教结合、训练时学训矛盾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通过体育比赛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五、建议针对学校对体育比赛重视程度不一的问题,要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联赛的权威性和认可度予以肯定和支持。 要让各高校领导、教师认识到学生体育竞赛的重要性18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让他们了解、参与CUBA联赛。因此,要重视高校对体育项目的投入、学生的选拔,对体育竞赛经费给予大力支持。高校主管教育部门要加大组织力度,建立奖惩制度。使各高校重视学生篮球队的管理和训练,积极参加相应的年度比赛。不仅要建设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篮球联赛,还要把目前的高校篮球联赛按照招生方式划分成相应的组别,实行晋级制。
这样,对没有高水平资质的群体,按照体育专业和公体生区别对待,各自发挥相应水平的竞争力,形成均等的实力,增强学生对联赛的向往和备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使比赛更具观赏性,竞技性更强。参考文献:[1]余崇敢,张俊贤.“体教融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26(6):79-84。[2]杨万成,王冬雷,杨玉荣.CUBA云南预赛分析与研究[J].健康教育.2013(2):277。[3]小月.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闪耀机会[EB/OL].中国青少年网.2013.3。[4]杨天朝. 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体教融合”探析——以中超联赛为例[J].教育研究.2012(1):3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