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逸飞
“如果能回到三年前,我肯定不会选择做篮球青训。但现在我不能停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份责任。”前国家女篮队员赵红坐在鞍山海城市金鸿体育中心体育馆的板凳上,望着赛场上打球的孩子们说道。
受父亲影响,赵红12岁开始打篮球,1米75的身高在女篮队员中虽然不算出众,但身体素质不错,反应敏捷。经过两年的训练,她从海城被选拔到鞍山市体校,也是在这一年,赵红第一次参加了辽宁省体校杯篮球赛。
“这次比赛我们队发挥得不太好,很多对手的水平超出了我当时的理解范围,听说他们都是省体校的,所以我就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也要考省体校。”
回到鞍山后,赵红有了新的目标,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她不仅每天主动早练,训练结束后还会到室外灯光球场练习投篮。
汗水没有白流,赵红15岁就被省体校招入,后来又进入辽宁青年队。“这几年对我的性格影响很大,踏实、吃苦、敢于挑战的精神就是在那段时间养成的。”赵红回忆道。
1994年以后,赵红的篮球生涯进入快车道,她先后入选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在1996年于曼谷举行的亚洲青年女篮锦标赛上,赵红随队夺得冠军,后来成名的苗丽杰、隋菲菲等人也都在队中。
就在赵红的篮球前途一片光明时,一场沉重的打击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1996年,带领赵红走上篮球生涯的引路人和陪伴者——父亲因癌症去世,这让赵红的生活一度失去了依靠。“从我开始练篮球开始,父亲就会在每场比赛场边录下我,他说看我打球就像是他的灵魂在奔跑。他突然去世,我在球场上的灵魂也迷失了。所以我选择逃离篮球,因为一到球场,我就会忍不住想起父亲。”赵红告诉记者,她随后选择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新的生活。
1997年,时任中国女篮主教练的马元南为球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不少获得亚青赛冠军的女篮队员都入选了国家队。看到昔日的队友们穿上国家队队服,赵红发现自己对篮球的热爱从未消退。
当时,刚刚成立直辖市的重庆组建了女篮,给了赵红重返职业篮球的机会。不过,从大学生恢复到职业运动员,再进入国家队集训名单,身体状况如何,只有她自己知道。“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前三年篮球冠军,有点不正常,剪短头发,不和外界接触,每天练习,肌肉根本承受不了训练的强度,也记不清受过多少次伤。”赵红回忆道。
2008年,赵红回到家乡做起了生意。虽然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但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像小时候一样,到有灯光的球场上打篮球。赵红说,她喜欢在投篮的同时思考问题,在这片球场上,她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20年赵红再一次回到辽宁球迷的视野中,辽篮主教练杨明亲赴海城为辽宁男篮选拔后备人才,赵红所在的金鸿篮球训练营中,不少年轻球员都受到了杨明的青睐。
赵红告诉记者,她做青训其实是一个偶然,最开始是被亲戚家的几个孩子请来帮忙训练,后来来的孩子越来越多,到2017年,学生多达200人,前来观看孩子训练的家长总是把球场挤得水泄不通。
“孩子多了之后,我发现场地是个问题。2017年冬天,我开始自己建场地,从场地位置的选择到地板的设计、供暖、空调、装修,都是我自己做的,因为我懂这项运动,能站在运动员的角度去设计。”
2019年,赵红带领的球队夺得了东北地区篮球联赛的冠军前三年篮球冠军,一些孩子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别人只看到了成绩,她却在想着怎么发展。当年9月,她投资修建了一座1500平方米的专业篮球馆。
“一名球员的发掘和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我们有了专业小篮球馆前三年篮球冠军,未来我想在扩大基地的同时,多举办一些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另外,体教融合也是一个大方向,我也在思考,如何让家长和孩子无忧无虑地练习。”赵红说,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进国家队,现在的梦想是帮助更多孩子实现篮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