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岛六十七中男篮在最近一届耐高篮球联赛中夺得亚军,丁小峰和陈家正的名字也为全国球迷所熟知。作为青岛六十七中男篮的“双子星”,丁小峰和陈家正是青岛六十七中男篮的绝对核心。球队方面,两人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陈嘉政早早签约广东男篮,并一直帮助广东男篮青年队征战青年联赛;丁晓峰则参加了体育单招统考,夺得全国第一名,成功考入浙江大学。后者又被称为高考“武状元”。丁晓峰,目前已经随浙江大学篮球队训练,依然怀揣着打职业篮球的梦想,未来他更大的志向是把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中国篮球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场大赛种下“篮球梦”的种子
2005年出生的丁小峰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没有正式接触过篮球,父亲丁竹思小时候练习田径,母亲是山东省自行车队队员,经历过职业体育的艰辛,两人并不想让儿子从事体育事业。然而职业篮球学校,2015年长沙举行的亚锦赛改变了丁小峰的人生志向。
丁竹思还记得在家陪儿子看亚锦赛时的情景,“中国男篮的每一场比赛我都看了,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队和伊朗队的比赛。”易建联不仅在比赛中,他不仅有精彩的扣篮,还帮助了队友,那场比赛让我们热血沸腾,看完那场比赛,小峰才正式跟我说,他要像易建联那样,打篮球,为国争光。”
儿子的决定并没有改变老丁夫妇的想法。“从事体育工作很辛苦,还要努力学习,你能坚持吗?”在儿子的反复询问和肯定的回答下,丁朱思开始帮助儿子实现梦想,家里的小车库被改造成简易的篮球场,接下来的两年里,父子俩无论天气寒冷炎热,都坚持每天训练。
丁小峰家住即墨,初中时因身体条件优秀被市队教练赵永刚看中。为了保证孩子篮球训练和学习不耽误,从初中到高中的五六年间,丁竹思坚持开车送儿子到城阳区青岛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训练。
从刚学会篮球到以“得分王”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丁小峰靠的不仅仅是自己对篮球的热爱和必胜的决心,还有父母和学校的全力支持。教练们的奉献和训练在每个阶段都功不可没。尤其是后来带领丁小峰和他的球队赢得第 25 届省运会篮球银牌的宋树森教练,以及带领第 67 中队的李雷教练学校男子篮球队夺得全国高中联赛亚军。
丁小峰与六十七中篮球教练李磊(右)合影
丁小峰团队的成功,也是青岛推进“体教融合”的成功范例。省运会青岛代表团中,来自普通学校的学生有410人参加各类比赛,占参赛人数的26.7%。代表团运动员总数达1000余人,青岛正是通过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体育强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了梦想谢绝专业团队邀请
丁晓峰的队友陈家正因加盟CBA“11冠王”广东男篮而出名。选择上大学的丁晓峰此前也曾收到过职业球队的邀请。而就在最近,丁小峰确定以“最佳射手”身份进入浙江大学后,一家职业俱乐部还向他许诺出国特训、相当可观的签约费等优惠条件,希望他走上职业道路。
面对这些橄榄枝,丁小峰还是选择坚持初心。在拒绝了多支专业球队的邀请后,他如今已经报考了浙江大学,开始跟随校篮球队训练。“其实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他“早点去职业队,毕竟职业队的训练更系统,篮球氛围更浓厚,但我们会尊重孩子的选择。”谈及丁小峰对于职业队邀请的态度,丁竹思告诉记者。
至于丁晓峰为何坚持上大学而不考虑进入职业圈职业篮球学校,老丁表示,目前国内校园篮球发展的也很好,丁晓峰的想法是先在大学联赛打出名堂,然后参加选秀,未来也能进入CBA。”更重要的是,小峰去浙江大学读的是运动训练专业,他希望在大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充实自己未来他除了打篮球之外,还可以把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事业中,帮助更多人实现篮球梦想。”
每个人的梦想都不是手摘星星职业篮球学校,而是一步步前行,直到最后触碰到胜利的果实。为了考上自己梦想中的大学,丁小峰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最后一节课中,他高中一年,年轻人要坚持高强度的训练,刻苦学习文化课。面对这种“不停歇”的状态,他要么含泪坚持,要么让困难和痛苦将自己击倒。小峰选择了前者。
丁小峰回到青岛篮球橄榄球中心,与教练宋树森(右一)及队员们合影。
夺得南高亚军的六十七中男篮队员中,不乏像陈家正这样的天才球员,他们很早就被CBA广东男篮看中,可以继续挑战更高的篮球联赛舞台;但大部分球员都像丁小峰一样,通过单招体检途径进入大学校园。这些孩子未来很有可能继续在CUBAL(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或许会进入他们或许会通过选秀进入CBA,又或许会去业余篮球场打球。总之,因为篮球,他们的未来有了无限可能。这也是努力和青春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