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非常简单。 对于比赛场地的大小、参加人数、比赛时长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最初的13条原始规则,其目的是让篮球比赛在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出现粗暴动作。 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比赛规则,并将其翻译成多种语言,分发到全世界。 1932年,刚刚诞生的国际篮联根据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制定了第一个世界统一比赛规则。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球场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增、删、改。 目前有61条规则和57张手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迅速传播开来。 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伊朗),1905年传入俄罗斯。1904年美国青年协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 从此,篮球运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于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第一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和女子篮球锦标赛分别于1950年和1953年举行。 自1948年以来,许多国家的儿童中开始出现很少的篮球活动。 引起了国际篮联的重视,并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增设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攻防速度的提高。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世界顶级球队普遍重视并将其发展到较高水平,成为这一时期的显着特征。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超过2米的高个子球员。 他们在高空比赛中优势明显篮球规则历史,占据了比赛的主动。 但当时的身材高大的球员灵活性较差,技术单调,篮下进攻较硬。 因此,战术僵化,影响了比赛的速度。 针对上述情况,FIBA修改了规则,扩大了禁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球干扰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身高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高个球员的技术和灵活性训练。 一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材相对矮小,但利用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技术,充分发挥了其速度和灵活性的特点。 1963年,他们在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得冠军,震惊世界。 世界篮球。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人迪恩·史密斯提出了攻防平衡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关注攻防平衡发展。 特别是国防事业有了新发展、新突破。 防御不再是被动的。 在防守位置选择上,一改过去“以人为本”、“以区域为本”的理念,而是“以球为本”,使防守更加集体化、积极主动、富有侵略性。 和破坏性的。
20世纪70年代,世界顶级球队的高度增长到了惊人的程度。 参加第八届男篮世锦赛的身高超过2米的球员多达48人。 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02米,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米,美国队平均身高1.98米。 这些身材高大的球员身高与速度兼备,内线外线能干,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球员小性格”的特点。 快攻已经成为各支球队进攻的第一利器。 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上。 篮板球的争夺是在篮筐之上。 在投篮技术上,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以及各种单手、双手扣篮。 高超的技术体现在传球和带球动作的熟练和自如。 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成绩提升迅速。 第八届男篮世锦赛全部59场比赛中,获胜球队有30场比赛得分超过100分。
历届奥运会上,美国队和(前)苏联队始终保持着高水平。
球迷们第一次在奥运会上欣赏篮球比赛是在1936年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因此,1936年对于现代篮球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现任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秘书长博·斯坦科维奇曾说过:“1936年应该是篮球史上的一本大书”。 来自北美、南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21支队伍参赛。 本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成为柏林奥运会团体项目中参赛队伍最多的项目,这表明在篮球发明45年后的1936年,篮球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
奥运会女子篮球比赛始于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参加比赛的强队中,美国和苏联男女篮球队实力最强,几乎在每届奥运会上都统治着篮球比赛。 。
美国在奥运会篮球历史上占据着先锋地位。 美国篮球界对奥运会篮球比赛的重视程度高于世锦赛,每届比赛都派出国内最强阵容参加。 截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除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因抵制外,美国男篮已获得9次冠军。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仅以1分之差输给苏联队,获得第二名。
苏联男篮于1952年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首次亮相,除第23届奥运会外,历届奥运会均进入前三名,获得1次冠军、4次亚军、3次季军。
此外,南斯拉夫男篮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获得亚军,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季军。
美国男篮与苏联男篮的比赛是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篮球比赛。 双方在决赛中五次争夺冠军,美国队四胜一负。 首次夺得七连冠的美国队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中以49:50以一分之差输给了苏联队,首次丢掉了冠军奖杯。 这次失败是由于记录表计时的严重错误造成的。 美国队对此一直不服气,甚至拒绝接受银牌并向国际业余篮联提出抗议。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美国队虽然重新获得了奥运冠军的称号,但由于未能与苏联队相遇,他们仍然不高兴。 苏联队在半决赛中意外输给了南斯拉夫队,失去了进入决赛的权利。 此后,美国和苏联分别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人们只能希望在16年后的1988年奥运会上看到美国和苏联的对抗。
奥运会女篮比赛竞争异常激烈。 苏联女篮“鹤立鸡群”,于1976年和1980年两夺奥运会冠军。1984年,苏联女篮没有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冠军被美国女篮夺得。 ,近年来有所上升。 苏联女篮的水平近年来有所下降,而美国女篮近年来开始上升。 尤其是198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篮锦标赛决赛中,美国女篮击败苏联队夺得冠军,从而结束了苏联女篮在篮球界的统治地位。 已有20多年的历史。
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届篮球比赛在室外网球场举行。 在为期七天的比赛中篮球规则历史,前六天上帝颇有帮助,但最后一天却下起了大雨。 结果,美国队和加拿大队的最后一场比赛是在倾盆大雨、泥泞的场地上进行的。 结果,美国队以19:8获胜,夺得奥运会首枚篮球金牌。 比赛过程中,各队战术单调。 获胜队平均得分为35分,失败队平均得分为20分。 低水平相当于现代篮球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因二战而时隔12年,于1948年在伦敦举行,共有23支球队参赛。 这是奥运会篮球历史上参赛球队数量最多的一次。 比赛移至室内场地进行。 本次比赛在技战术方面都有突破。 特别是法国队采用区域联防和更为复杂的战术,首次从第15名跃升至亚军。 球员技术的进步和球队战术的灵活运用,导致了比赛成绩的大幅提升。 有几场比赛,获胜队的得分超过了100分,而失败队的得分也达到了首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获胜队的得分数。 。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第二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的教练、领队和裁判中的三位后来成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的领导人。 巴西队领队多斯莱斯·卡内罗、埃及裁判莫奈姆·瓦赫迪和法国队主教练罗伯特·巴斯内尔后来担任国际篮联主席。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之前,国际奥委会做出限制性决定,只允许16支球队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前往赫尔辛基的23支球队必须在赛前进行预选赛,最终有16支球队参加正式比赛。 本届奥运会篮球比赛预赛在网球场举行,复赛开始移至体育场进行。 芬兰篮球运动发展较差,缺乏合格的得分手和计时员,导致比赛混乱。 但本次比赛最引人注目的还是1947年和1951年两届欧洲锦标赛冠军苏联队首次组队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赛前,这被认为是前两届冠军美国队夺得金牌的最大障碍。 不过,苏联队在半决赛和决赛中两次输给美国队,获得第二名。 尤其是决赛中,苏联队采取杀时打法缩小比分差距,导致比赛以25:36结束,成为本届赛事双方得分最低的比赛。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篮球比赛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美国队不仅创造了全场比赛4场得分过百的纪录,还用紧逼防守的战术打乱了苏联等队的控球战术。 尤其是在对阵今年同样获得第三名的乌拉圭的比赛中,美国队采用了紧逼战术,乌拉圭队上半场只得到了10分,其中8分来自罚球。
水平的提升还体现在欧洲队的长足进步。 尽管美国队仍然保住了前六名的头衔,但欧洲队开始与美国队平分秋色,占据了三个席位。 此外,为了推动篮球运动向更快、更激烈、更精彩的方向发展,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在本次比赛期间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对篮球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明确规定进攻方必须30秒内完成攻击。
1960年罗马奥运会,各洲首次采用分配名额参加篮球比赛的方式,从而创造了奥运会预选赛。 美国队派出了史上最强阵容,在比赛中所向披靡。 场均净胜对手20分,连续第五次夺得奥运会男篮冠军。 由于30秒违例规则的实施,比赛双方攻防速度都加快了,得分普遍提高。 大多数比赛双方得分都在70分以上。 本次比赛欧洲队的进步尤为明显。 除冠军美国队和季军巴西队外,前十名中的其他八支球队均为欧洲球队。 同意 0
1891年12月上旬,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YMCA国际培训学校(后来的斯普林菲尔德学院),学校的体育老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James ),为了解决冬季户外寒冷的问题,踢足球和棒球无法打。 他因正常发育而发明了篮球。 他借用了(无挡板篮球)的规则。 当时篮球规则只有13条。 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享年78岁。他万万没想到篮球规则历史,他创办的篮球项目会发展成为美国第三大运动、世界第十大球类运动,参与人数甚至略超过冰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的成就,在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堂——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1891 年,奈史密斯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培训学校任教。 他受到当地儿童投桃篮游戏的启发(当地盛产桃子,家家户户都有桃篮),创造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个篮子钉在体育馆看台的栏杆上。 篮筐上缘距地面 3.04 米(约 10 码)。 他用足球作为比赛工具,向篮筐投掷。 将球投进篮筐得1分,根据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每次投篮入篮后,球员必须爬上梯子将球取出,然后重新开始比赛。 后来竹篮逐渐改为有活底的铁篮,再到铁箍下挂网。 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篮球”。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和同事们反复讨论后决定将其命名为“篮球”。
奈史密斯30岁时发明了篮球,但篮球诞生后近半个世纪一直被忽视。 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它才得到应有的尊重。 75岁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教练只负责他从美国飞往柏林的机票,而不负责他在柏林的酒店费和门票。 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让篮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对他十分尊敬和钦佩。 他不仅支付了他的酒店费用,还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 开球前,琼斯向所有参赛运动员介绍了篮球的发明者,奈史密斯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所有比赛结束后,琼斯安排奈史密斯主持颁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特殊的奥运会奖牌,以表彰他对篮球发明的贡献。 当一位德国小女孩向奈史密斯赠送月桂花环时,奈史密斯非常高兴,兴奋地将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去世。为了永远铭记这位篮球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一届世界男篮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将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直到1893年,近乎现代的篮板球、篮筐和篮网才形成。 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于参赛人数、场地面积、比赛时间都没有严格的限制。 只是参与游戏的双方人数必须相等。 比赛开始时,双方球员均站在两条端线外。 裁判吹响哨子,将球扔到球场中央。 双方跑到场上抢球并开始比赛。
持球者可以持球跑到篮下投篮。 第一个达到预定分数的人获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游戏规则。 主要规则是不允许带球跑动、不允许粗暴动作、不允许拳击。 否则为犯规,连续犯规3次扣一分; 比赛时间规定为上半场、下半场各15分钟; 场地的大小也有规定。 场上的球员人数逐渐减少到每队10人、9人、7人,并于1893年设定为每队5人。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举办了首次篮球表演赛。 1908年,美国制定了统一的全国篮球规则,并以多种语言出版并分发到世界各地。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统一了世界篮球比赛的规则。 此后,到1948年的10年间,规则已多次修改。 与现行规则相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中圈内的跳球改为败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 进攻方必须在10秒内将球推到前场; 球进入前场后不得返回后场; 进攻球员不得在“禁区”停留3秒; 当投篮球员被侵犯时,他将罚一球,投篮不中。 2 次罚球等 1952 年和 1956 年 篮球
2016年第15、16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身高超过两米的人不少。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两次扩大篮球场“禁区”(又称“3区”); 它还规定,球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射门。 1960年代初,10秒左右和回球到后场的规则在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取消中场线并划出边线中点后暂时停止。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继续执行。 1977年增加规则,每队犯规10次后,防守犯规时要罚2次罚球,防守投篮时犯规2次则罚失1次,加罚1次。罚球。 1981年,10次犯规后的罚球规则减少为8次。显然,人员、技术的变化以及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变化,而规则的变化又促进了人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 ,以及战术。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规则的变化不断对篮球比赛的攻防速度以及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意志、风格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运动的快速提高。篮球技术水平。 之后,女子篮球直到1976年第21届奥运会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运动于1896年左右由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后来又传入北京和上海的基督教青年会。 1910年全运会举办男子篮球表演赛后,篮球活动逐渐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学、中学开展。 其中,天津、北京、上海发展较好、水平较高。 那时,游戏规则非常简单。 在球场中央画一个直径约1米的中心圆。 中锋跳球时,一只手必须放在背后的腰上,任何脚都不得踏出圈外。
技术也很简单。 中圈跳球后,谁接球就自己运球,越过防守者就射门。 那时我只能运球直线前进。 传球的方法是用一两只手在胸前传球。 当我跑步时,我用单手低手投篮。 我站着的时候,无论远近,都是双手放在腹前射击。 1925年前后,五名攻防运动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都是盯人盯人,双方都专注于自己的对手。 但前锋的职责就是只攻射,不顾后退; 防守者的职责是只防守和拦截球,而不管射门。 前锋和后卫很少跑遍全场,只有中锋要兼顾进攻和防守。 后来逐渐改为两名后卫,一名助攻(移动后卫),一名留在后场(固定后卫)。 两名前锋也改为一人留在前场专门偷袭和快攻,一人退到后场协防。 。 技术运动也得到了发展。 跑动投篮中出现了单手投篮和高手投篮。 站立射击中已出现两只手放在胸前射击。 传球中出现了单手地面传球和双手地面传球。 运球已经出现了用两只手交替运球来躲避防守和超越。 向前防守的技术。 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 如果一名球员犯规达到 4 次,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队长可以指定任意球员罚点球。 比赛时间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 每次击球或罚球后,将一个跳球放置在中心圈以重新开始比赛。 1926年后中国篮球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892年,篮球发明人史密斯制定了18条简单的规则。 篮球运动进入了对抗性比赛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比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裁判员。
在国外,篮球裁判被称为“球裁判”,每场比赛有两名“球裁判”:第一和第二。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称篮球裁判员为“指挥员”,每场篮球比赛只有一名“指挥员”。 解放后改称裁判员,每场比赛设两名裁判员,一名主裁,一名副裁判员。 我国目前的篮球裁判员分为五个级别:国际级、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随着篮球比赛速度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执行规则,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在每场比赛中设置前、中、后三名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