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足球产业化管理发展、足球俱乐部运营模式、中介机构及经纪人等方面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现状与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进行比较。在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以足球比赛为中心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的独立经济实体,以观众为依托,赚取票房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广告及商业赞助收入、俱乐部产业发展收入作为生存基础。我国应学习和吸收欧洲职业足球发达国家成功俱乐部的经验,特别是欧洲足球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完善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职业足球俱乐部产业化运营模式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沈昱恒(1979-),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1. 简介
如今,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已步入第14个年头,以职业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足球俱乐部体系基本形成,俱乐部在地方政府、体育委员会的帮助和指导下如何经营足球联赛,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框架。要想联赛好,必须有运行机制完善的俱乐部;要想俱乐部好,必须有成功的经营模式。本文参考国外职业足球俱乐部成功的经营经验,阐述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借鉴。
2.足球产业化管理与发展比较
职业足球俱乐部不仅注重比赛成绩,更追求利润最大化。相较之下,中国与欧洲俱乐部在产业管理和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在一些职业联赛发达的欧洲国家,俱乐部总是想方设法地开发足球周边市场。其主要收入来源有:
1、门票收入,包括国内联赛及杯赛、国际联赛、友谊赛、客场赛等门票收入。2、电视转播收入。在欧洲,有发达的付费电视系统,使电视转播收入不断上升。如果一支球队能在国内联赛中取得好成绩,进入欧洲冠军联赛、欧洲联盟杯,其电视转播收入就会上升。一些著名俱乐部如曼联等,都建立了自己的付费电视频道,以增加俱乐部收入。3、广告及商业赞助收入。电视转播推动了职业足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让商家看到了球队和球星带来的巨大广告效应和相应的商业价值,当然越出名的俱乐部,赞助金额也会越高。4、市场开发收入。欧洲国家的俱乐部一般都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即使没有自己的体育场馆,也可以以低价长期租用政府拥有的体育场馆。这样,俱乐部便可利用体育场馆开展餐厅、酒吧、出租等多项运营,此外欧洲几乎每家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专卖店,通过售卖服装、纪念品等增加收入。
3.足球俱乐部运营模式比较
1.俱乐部管理系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足球俱乐部必须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效益、利润成为经营投资的主线。我国足球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在这方面还不十分规范,这主要与俱乐部的形成模式有关。目前,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形成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买断俱乐部冠名权,体育局或足协以原有足球队的体育技术和球队名称所有权入股俱乐部;二是企业入股俱乐部,体育局或足协以原有足球队的体育技术和球队名称等无形资产入股俱乐部。这两类俱乐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问题有:
1.基础不稳固;2.产权不明晰;3.组织架构不合理;4.运营机制不完善。欧洲发达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建设模式是多家公司共同入股买断冠名权,通过门票、电视转播、商业赞助、市场开发等方式赚取收入,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此外,在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足球发达国家,都有俱乐部联盟,联盟负责管理职业联赛和俱乐部的建设、运营等问题,足协无权干涉。联盟与足协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相互独立,体现了政治与俱乐部真正的分离。
2. 永久俱乐部称号
由于国内足球俱乐部的经营能力有限,只能通过胸前广告获得企业的投资,因此每次找到赞助商都要重新注册俱乐部名称,短期内不会给俱乐部带来什么影响,但长期来看损失巨大如何经营足球联赛,频繁改名必然影响自身产业的发展,无法形成品牌产品。相比国内,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熟度要高得多。
3.俱乐部球员自由转会
根据《中国足协运动员身份及转会规定》,目前我国国内运动员转会制度采用“退市制”,分为“正向退市”和“反向退市”。“正向退市”的主要操作方式是:希望转会的运动员提出转会申请,经俱乐部同意后报中国足协。足协每年年底召集各俱乐部召开运动员转会退市会议,退市程序按照上赛季成绩由强到弱依次进行。“反向退市”程序则相反。实践证明,这种转会方式不合理,其结果是俱乐部失去了自主权和公平竞争的机会。另外如何经营足球联赛,足协为了降低俱乐部的天价要价而设置转会金额上限,这也违背了市场规律。球员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任何人决定的。国外俱乐部在运动员转会问题上采取的做法是运动员自由转会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解决运动员、教练员、俱乐部之间的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