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顺是一位老教练,老球迷非常熟悉,也对他寄予了很多情感。 他所在的国足已经打开了世界杯的大门,却因体育场外一片漆黑而被挡在门外。 这个悲剧更加悲惨。 很难忘记。
苏教练从1960年代开始执教广东队,但当时并没有什么成绩。 尤其是第二届全运会(史称二运会),广东队表现非常糟糕,小组出局。 不过,这和场外不一样,因为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当时规定,全运会进京代表团成员必须是党员。 苏教练不是党员,所以作为主教练,他的名字不能加入到广东代表团的名单中。 广东足球队名义主教练是党员潘培根。 他是从广州队借调来的,再加上广东队原来的助理教练龚伯强,一支三头的球队怎么能正常运转呢?
而且,由于苏教练不在代表团名单中,代表团就住在展馆内的酒店里。 作为一名编外人员,苏教练只能住在崇文门的一家小旅馆里,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回奔波。 最终,选手们自力更生,状态不佳,茫然跌出前八名。
苏教练真正大放异彩的时候,是从文革中期到1982年世界杯。 可以说,这段时间他确实是国内最好的教练,体现在几个方面:
1. 成就。 文革期间足球恢复后,被派往云浮铁矿工作的苏教练从“牛棚”中解脱出来,重新执掌广东队。 他用了三年的时间,把一支老少皆宜的队伍变成了一支团队。 广东队这支全国中下游的平庸球队,带领球队获得了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冠军、1979年全国甲A联赛冠军,并在多场对外友谊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执教国足后,他历史上首次击败朝鲜队。 国足多年来对朝鲜所向披靡(国足患朝鲜恐惧症已有30多年,当时“朝鲜恐惧症”已有十几年)。 他一举击败了对手,赢得了光荣的胜利。 。 世预赛战胜科威特、沙特大逆转,震撼了中国人民的心。 中国人迷上了足球,是苏教练把他介绍进了国足!
2.人才。
1966年文革爆发后,所有运动员训练周期暂停,成熟一代球员被浪费。 这样一直持续到1973年,整整7年过去了。 1966年的成熟球员都在30多岁,即将退役。 他们大多转行到工厂打工,演奏技巧长期被忽视。 青年队刚刚组建,17、18岁的年轻球员很难一下子发挥出战斗力。 也就是说,球队严重缺乏“中一代”球员。 这样的话,苏教练就能带领广东队成为全运会冠军。 ,中国青年队名单上1/3的球员都是由苏教练培养的。 这样的成绩,如果他不是最好的,那谁是最好的呢?
而你要知道,苏教练是在什么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他被释放出牛棚,领导会因为对他不满而随时解除他的职务,回到铁矿上工作。 而且,当时的政治环境强调“友谊第一,竞争第二”。 无论是国内球队还是国外球队,即使球队赢了,也得刻意丢几个球。 这些都是通过行政命令对球队进行野蛮的干涉,换来的却是苏教练(以及当时的同事)头顶上无数随时会干涉的“婆婆”。
甚至球队的正常训练也会受到干扰——当时国家非常讲究“传球”,就是国家体委科研所的一群人认为足球主要是传球运动(这是受到苏联理论的影响),所以每个团队都有严格的规则。 日常训练中,必须分配一定的时间练习传球(就像强制指令12分钟后过3000米一样),但苏教练是个“技术人”,更喜欢让球员练习个人技术和带球技能。 练习这些东西,就得躲着体育委员会特派员来监督传球,偷偷地练习。
你觉得他会感到苦涩吗?
苏教练有没有受到过批评? 当然有。 比如他太照顾同胞,看不起北方球员——国家队老将有六七人。 在二沙头集训期间,广东人想回家看看。 休假审批相对宽松,而在大连集训期间,辽宁国家队也想回家看看,审批假货的标准更加严格。
但这是人性。 哪个主教练不喜欢和相处融洽的球员一起工作呢? 苏后,主教练曾学林与前国家门将李福生发生严重冲突,要求上级解雇李福生; 主教练高丰文将83国青队的“高家军”全部搬到了国家队中国本土足球教练排名,直接忽视了高洪波这样的优秀射手。 这些都很正常——他是主教练,喜欢用谁就用谁,只要取得成绩,没什么好说的。
苏永顺最受诟病的就是他在新西兰世预赛上过于保守。 此外,球队并不适应新西兰粗犷的球风。 当时的中国队风格偏软,对抗能力较差。 这是事实。
但你能怪他吗? 还是那句话——评价一个人不能脱离当时的情况。 苏教练执教国足时,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对外界一无所知。 您让一生都在踢友谊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容志行去欧洲乙级联赛与新西兰队比赛。 联盟职业球员打球的时候,对方懂得战术犯规,故意杀人。 但中国球员的理念是“宁可丢球,也不伤人”。 你认为你能打败它吗?
而且,当时观看国际足球比赛也很有讲究。 毕竟是在首都北京举行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利买票。 他们必须有介绍信和一定的水平。 就算是进场看比赛,也不能按着脾气喊。 快点。 国足在如此压抑的主场还能有出色的表现吗?
另外,如果我们在首都输给新西兰的第一场比赛中国本土足球教练排名,谁能承受政治影响呢? 别说他是一个小小的国足教练,就连体委主任恐怕也得向更大的领导交代。
因此,当时国足对阵新西兰的比赛打得保守,0-0就满意也很正常。 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注定会发生的。 别说是苏永顺,任何一个国内教练在那种环境下,肯定会满足于0-0。
更何况,中国队在抽签赛程时根本不明白其中的秘密。 当地使馆无理取闹,导致国足提前两轮比赛结束。 此后,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沙特向新西兰发泄愤怒。 别说苏永顺,恐怕整个国家体委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以说,苏教练一生都在赛场上与不公平的命运和不属于足球的场外因素作斗争——20世纪60年代,他还不是党员,成为一名编外教练。 20世纪70年代,他被从牛棚释放出来,小心翼翼地执教。 他只好让步,说只允许他练习传球,不许做其他事情,而且必须偷偷地进来。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时间表被操纵。 他曾经一只脚涉足过世界杯,但又被拉了回来。 此外,他还有海外关系。 他一直在牛棚里,并受到持续的政治审查。 他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家人受到牵连……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怎能不保守谨慎中国本土足球教练排名,免得有人趁机翻船?
苏教练不仅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教练,也是最“硬”的教练! 他的人生真是太悲惨了! 但他代表了老一辈中国足球人的不屈奋斗! 因此,笔者对他保持着最大的敬意!
我们都欠苏教练一个帽子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