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CBA“越打越精彩”,新秀频频涌现,篮球市场在疫情寒冬中依然保持火热,受到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前所未有的关注。
将营销转向国内战场,成为不少国产品牌篮球运营的新考虑。
作为国产篮球产品的领军者之一,李宁率先将目光锁定国内年轻球员。今年,李宁签约了曾凡博、周琦两位国内新生代代表球员。在国内优秀球员相对稀缺的当下,签约两位话题性十足的球员安踏篮球赛事,也被很多人视为李宁夯实国产篮球鞋“天花板”的重要布局。
361度和中桥体育也将目光瞄准了国内球员,近年来两大品牌先后签约吴前、孙铭徽、科伦贝克等各支球队的明星球员,试图借助CBA为旗下篮球产品拉开知名度,而CBA正逐渐受到关注。特步签下林书豪,开始押注篮球领域。
相反,尽管体量庞大,安踏却因竞品条款被彻底排除在CBA联赛之外。不过从“姚峰”赛事的成功运作,安踏已经摸索出一套突围的方法论。在这个自营赛事IP中,安踏“姚峰”系列篮球鞋带动安踏主品牌多个系列篮球产品年销量突破百万双,持续占据国内篮球鞋销量榜首。
抓住“Z世代”和新一代消费者,是今年不少品牌签约的逻辑。
与安踏、李宁、匹克、361°等优势国产品牌不同,准哲体育将目光投向了大学生联赛,试图复制Under 在中国的增长路径,并与CUBA达成了2021年至2025年为期四年的合作。
篮球品牌斯伯丁在NBA失败后安踏篮球赛事,随即签约CUBA,而全国有几千万初高中学生,作为CUBA的优质赞助商,他们会对斯伯丁有好感。
篮球运动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年轻人都积极关注和参与篮球话题。数据显示,篮球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20岁以下青少年和25-35岁成年人这两个典型群体中,分别有52%和40%的网民表示自己的朋友最喜欢篮球,在所有运动项目中排名第一。
篮球市场因此成为品牌年轻化的重点领域。
“国产品牌在国内篮球市场的布局,一方面是由国内体育产业的规模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产品牌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足够的分量。”福建省体育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任慧涛认为,过去很多品牌在篮球领域抢占资源,其实还是在抢占篮球领域的绝对话语权。“毕竟美国篮球还是领先于中国的。不过,也要看到国产品牌近几年的明显变化,这背后是消费者变化起到的绝对作用,国内市场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
极限内滚动面对耐克和阿迪达斯
如果说CUBA、CBA的火爆只是故事的一个方面,那么,积极探索青少年篮球专业赛事、抢占年轻消费者心智的尝试,则是以安踏为首的国产运动品牌在篮球领域专业层面对传统优势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的一次集体“反攻”。
今年安踏儿童举办“篮球训练营”,作为国内首个专门针对10-12岁儿童的国家级专业青少年篮球赛事,活动邀请NBA球星、安踏签约代言人克莱·汤普森担任荣誉营长,采用国际前沿的4V4赛制,同步对接国际篮联最新赛制动态。
业内人士认为,安踏儿童训练营是“疯狂”赛事IP矩阵的进一步延伸,继续在篮球领域发力,通过举办专业赛事,安踏儿童以专业青少年篮球品牌的身份率先占领消费者心智。
不仅安踏,特步、361°在儿童运动领域也有不少动作,在晋江,特步儿童与珠江体育联合举办青少年三对三篮球城市联赛(晋江站)。
进军青少年专业篮球领域,彰显了国产运动品牌深耕篮球市场的决心。在产品层面,国产品牌纷纷推出大量篮球鞋款,不知不觉中已形成深厚的“跨量”趋势。价格下降的同时,耐克、阿迪达斯篮球产品也遭遇压力。
今年安踏在产品组合中推出了针对年轻人的“夏日饮品+食物色彩”主题篮球鞋臻享系列,同时推出KT汤普森系列经典款。全线产品搭载了其最先进的氮气技术中底,并将超临界发泡技术运用到400元左右的鞋款上,率先拉开内部竞争的“战幕”。
李宁在科技的应用上也“放手”,今年夏季推出All City系列的同时,全新超轻系列篮球鞋也将高端产品的价格下调至500元左右。
361°在AG系列上从色彩、结构、材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让361°通过强大的单品优势在与安踏、李宁篮球的竞争中获得了生存空间。
在小众产品层面,依托莆田优质的制造能力,以产品共创起家的“先锋七号”获得了众多深度篮球爱好者的喜爱;不少球鞋博主也走上了自主研发、小批量生产的道路。
无论是安踏、李宁、361°的集体崛起,还是“先行七号”、准哲等小品牌的勃发活力安踏篮球赛事,在国产篮球蓬勃发展的同时,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国际品牌在国产品牌强势发声的浪潮中,似乎逐渐淡出了圈层,不再是舆论中心。
当安踏2021年实现营收499.3亿元,市场份额达16.3%,超越阿迪达斯中国、紧随耐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篮球主战场,国产运动品牌已通过全面升级、“锻造自己的铁杆”悄然实现逆转。
(记者柯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