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一届赛事需要赞助商慷慨解囊,而澳网是其中最赚钱的一个。澳网目前在全球拥有30多家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其中既有起亚、澳新银行、劳力士等传统大公司,也有白水山、携程等中国企业。
据统计,澳大利亚网球协会每年从赞助商那里获得8600万美元的收入,占其年度总收入的30%。今年,澳网与老合作伙伴起亚完成续约,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价值85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将持续到2023年。凭借这份合同,澳网超越温网,成为第二大最赚钱的大满贯赛事,仅次于美网。澳网官方甚至夸口说,明年的赞助收入有望突破1亿美元。
法网和美网虽然比起澳网稍逊一筹,但都受到本土企业的青睐。法网背后有法国巴黎银行和雪佛兰的支持,美网背后有大通银行和美国运通两大金融财团的支持。相比之下,历史最悠久的赛事温网,根据《福布斯》统计,2017 年的赞助收入为 4600 万美元,仅为 2018 年澳网的一半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这首先得益于温网的“廉洁政策”。为了保持赛场的美观和观赛体验,温网从来不设广告牌,赞助商的Logo也多为黑白两色,摆放在不起眼的地方。相比之下,其他三项大满贯赛事的赞助商Logo随处可见,网前、座椅、广告灯箱等。主办方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赞助商的权益最大化。花费巨资,却不能大声喊出来,这种含蓄的营销方式恰恰是温网的特色。赞助商除了要有雄厚的财力,还需要有低调行事的“修养”。
中心球场没有广告牌
其次,温网以传统著称,赞助商不会轻易更换。比如比赛用球品牌斯拉辛格与温网合作已有105年,甚至比很多赛事的时间都长。品牌在选择赞助商时,必须符合温网的品味。当然,温网优雅、古典的贵族气质也是品牌愿意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的形象。所以,温网并不是有钱想赞助就能赞助的。这样的“低权利”+“高门槛”让很多赞助商望而却步,所以温网的赞助收入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性的比赛用球
广播权
虽然赞助收入排在最后,但温网却凭借转播收入强势回归。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温网以1.6亿美元的天价转播费收入高居榜首,领先第二名的美网6000万美元,而法网的转播收入甚至还不到温网的一半。
在英国,BBC是温网的指定转播商,双方合作已有90年nba篮球比赛中国转播的都是那些电视台,最新一份合同至少持续到2024年。每年BBC要向温网支付6000万英镑(约合7705万美元)的版权费nba篮球比赛中国转播的都是那些电视台,ESPN则占了其版权收入的另外很大一部分。双方在2011年签订了为期12年的转播合同,每年的转播费约为2500万英镑(约合3211万美元),剩下的则是全球其他媒体贡献的转播费。
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专门制作了海报,庆祝双方合作90周年。
ESPN于2015年获得美网国内转播权,合同价值8.25亿美元,为期11年,每年的版权费为7500万美元。此外,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转播美网。澳网与当地媒体Seven West Media签订的转播合同,每年收费3500万澳元(约合2562万美元)。虽然数字略逊于英国和美国当地媒体,但澳网的国际转播费仍高居榜首,总收入仍达1.18亿美元,仅次于美网的1.2亿美元。
这很可能是受中国观众影响。从转播费上可以推断观众对不同大满贯的喜爱程度。澳网是年度揭幕战,每年1月中旬左右开赛,偶尔与中国春节假期重叠。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时差只有2小时,观赛时间是四大满贯中对中国观众最“友好”的大满贯。澳网也是中国选手的福地,李娜曾在这里夺得2次亚锦赛冠军和1次欧冠冠军,吸金无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除了国内多家电视台转播外,网络平台爱奇艺更是签下4年合约,今年更是史无前例地从资格赛开始转播,可见其对其的重视程度。
李娜于2014年赢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
门票
如果还有一个角度能体现哪项大满贯更受欢迎,那就是门票收入。看直播久了,难免会想去现场朝圣一番。这次终于轮到美网打头阵了。去年1.2亿美元的票房数据,接近另外三项大满贯的总和,遥遥领先。
“要想蓄更多的水,先建大水池。”美网的阿瑟·阿什球场可容纳23771名观众,是四大满贯赛事中观众人数最多的球场。2016年改造后的阿姆斯特朗球场可容纳1.4万人,新建的看台球场可容纳8000人。其他三项大满贯赛事的最大球场可容纳1.5万人,仅与美网第二球场相当。美网官方表示,阿姆斯特朗球场的改造和看台球场的落成预计将在赛会期间增加10万张门票的销量。
亚瑟·阿什球场可容纳 23,000 人
美网除了容纳人数最多外,门票价格也是四大满贯中最高的。比如今年首轮门票价格在中心球场看一场比赛要89美元,而澳网和法网则要87美元,良心的温网只要77美元。据《福布斯》统计,去年美网观众总人数超过70万人,仅次于澳网的72万人,温网50万人,法网47万人。虽然门票昂贵,但观众依然蜂拥而至,也难怪美网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美国公开赛门票价格表
周边产品
大毛巾、大网球,对于经常看比赛直播的网球爱好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既然来看比赛,就没有理由空手而归。虽然数字不如赞助、转播和门票收入,但每年四大满贯赛事周边纪念品的售卖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这部分对于四大满贯赛事来说也差不多。
奖金
俗话说“不牺牲羔羊,难得捉狼”。明星是赞助商的宠儿,也是票房的基石。高额奖金自然是“吸引明星”的最佳方式。这里放一个小彩蛋,说完收入,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支出”nba篮球比赛中国转播的都是那些电视台,看看2016年至2018年四大满贯的奖金对比。
心疼法网,收入排在最后,被戏称为“最抠门大满贯”。虽然每年总奖金都在上涨,但法网的价格还是低于其他三大满贯。最阔绰的还是美网,在四大满贯中始终位居第一,每年都创下新纪录。毕竟收入摆在那里,美网又是一年最后一场大满贯。随着赛季接近中后期,球员难免疲惫,受伤风险也在增加,想要吸引球员参赛,自然要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
当然,评判一项赛事的成功与否,涉及很多方面,不仅仅是商业价值和奖金数额。对于网球爱好者来说,相比四年一届的世界杯,一年能有四场明星云集、精彩纷呈的顶级网球赛事,实属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