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陆明
编辑| 林子瑶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这座城市有着因足球而挤满人的记忆。
一
1974年9月,越南人民军足球队访问上海,与上海队进行了比赛。
人民军队足球队是越南最强的球队。 它几乎是一个“民族品牌”。 在苏联教练的培养下,已成为东南亚的领军队伍。 苏联主帅表示,这支球队的水平足以“横扫中国”。
在面对上海队之前,人民军队足球队在中国踢了7场比赛,取得了5胜2平的成绩,其中包括击败了八一、广东等强队。 一时间舆论哗然。 在中苏、中越关系微妙之际,据说中央领导下达指示,这场比赛“不许失败”。
为了备战比赛,上海队临时补充了多名球员,其中包括来自国棉十七厂的范九林。
范九霖和八岁的范志毅(第三、右二)
范九林身材高瘦,技术出色,爆发力强。 他可以踢中场,也可以踢前锋。 他曾入选国青队,但当他准备报到时,却因“家庭出身”而被取消资格。 随后,上海队需要补充一名球员。 范九林的竞争对手叫徐根宝和朱广沪。
上海队最终选择了范九林。 无奈之下,徐根宝去了南京军区队,朱广沪去了广州军区队。 多年后,徐根宝、朱广沪成为国家队主教练。 老兄弟见面时,范九林还不忘开玩笑说:“哎,你们现在发达了,我踢球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但是现在的教练都很好。”
1966年,上海队解散,范九林被调到国棉十七厂当钳工。 这家工厂以工人足球闻名,范九林是厂队的队员。 三年后,儿子出生。 假以时日,这个小家伙将成为亚洲足球先生,成为中国足球的领军人物。 他的名字叫范志毅。
1972年,方任秋重组上海队。 不久,上海队前往非洲进行一场友谊赛。 范九霖再次因场外因素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一怒之下,他退出了上海队,回到了17厂。这一次,越南人找上门来挑战,上海队再次招募了范九林,这似乎意味着,只有技术最好的人才会被使用。面对强大的敌人。
9月6日下午,比赛在虹口体育场打响。 范九霖替补登场,看台上一片欢呼。 临近终场,比分依然是0-0。 这时,上海队右翼带球传中。 中锋被对方三名后卫压住。 眼看皮球滚到禁区外,10号顾兆年从后门柱冲出,猛力射门,球进了! 整个地方都沸腾了。
凭借这个进球,上海队1:0战胜越南人民军足球队。
此后,人民军又在中国打了四场比赛,全部获胜。 虹口之战成为他们此行唯一的失败。
这场比赛是中国“足球外交”的一个缩影。 在冷战背景下,足球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49年后,许多外国足球队访问中国,上海是必经之地。
1954年,匈牙利国家混合队访华。 匈牙利队是当时世界足坛的第一霸主。 以其“424”招式风靡全球,曾在国际比赛中取得33连胜。 当时匈牙利国家队正在埃及比赛,来到中国的球队被称为匈牙利三队。 在上海,他们先以3:0击败华东体院队(上海队的前身),随后分别以8:1和9:2的比分击败中央体院队和八一队,让中国队足球运动员应该从经验中学习。 顶级足球强国的实力。
1955年,苏联列宁格勒泽尼特队(现圣彼得堡泽尼特队)访问上海,以3:0击败上海队。 四天后,他们以2:0击败南京陆军队。
1957年,阿尔巴尼亚地拉那队以4:0击败上海体育协会红旗队、5:1击败南京陆军队。 阿尔巴尼亚足球以及几年后推出的阿尔巴尼亚电影给上海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年,上海队迎战柬埔寨国家队,以10:0获胜。
1958年,苏联国家队访华,并在上海打了四场比赛。 他们以12:1击败体协红旗队、7:0击败上海红队、11:0击败沉阳陆军队、5:0击败第一空军队。 中苏蜜月期即将结束,老大哥又以另一种方式秀肌肉。
同年访华的日本国家队与上海体育学院队1:1战平。 面对被苏联队击败的体协红旗队,他们仅以2:1获胜。 三个国家的足球实力可见一斑。
1959年,上海队0:5负于罗马尼亚陆军中央之家队。 随后对阵再次造访的列宁格勒泽尼特,他们以0:1落败。
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来访的足球队数量大幅增加。 面对缅甸、坦桑尼亚、叙利亚和马里的挑战,上海队轻松获胜。
英国报纸沃特福德队访问上海
当时的门票按计划分发到各个基层单位。 如何抢到票,成了球迷们绞尽脑汁的难题。 标准价二十元(工人月工资三十六元),另加两只老母鸡。 对于热门赛事(如1974年上海队对阵越南人民军、1977年中国队对阵贝利率领的纽约宇宙队),门票都卖到天价。 比赛开始前,球场外到处都是背着母鸡、满脸焦急的球迷。
纽约宇宙队造访上海 贝利争头球
二
开埠后,足球运动传入上海。
1895年,圣约翰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中国足球队。 球员们脑后扎着大辫子,比赛时辫子飞得到处都是。 他们被称为“约翰的辫子军”。
1902年,南阳公学成立足球队,并谱写了《足球歌》,“南阳,南阳,全校学生精神抖擞,大声唱起足球歌。你看!我们学校的十位足球将领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道德高尚,身体强健……”
当时,南洋公学与圣约翰学院的足球赛是上海的一件大事。 “现场有数千名观众,学校就在附近,他们大老远赶来。” 其盛况“不亚于浴佛节期间的静安寺寺院”。
1910年,圣约翰学校和南洋学校的足球精英组成上海地区队参加中华民国第一届全运会并获得第二名。
圣约翰学院橄榄球队
1924年,中国足球协会在上海成立。 次年,“亚洲足球之王”李慧堂受邀来到上海,加盟上海乐华足球队。
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战,上海足球逐渐形成了“快、快、技”的风格,特别注重两三个人之间的连续传球。 有人说,这与上海弄堂面积小、因地制宜有关。 有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在巷子里踢过足球。 拉出两个板凳作为球门,二对二,三对三。 球踢到墙上,绕过防守球员,是真正的“撞墙”式传球。 下雨天,水到膝盖时,脱掉鞋子就可以踢掉。 饿了就回家吃几口馒头; 当我口渴时,我会喝一大口自来水。 碰撞、摔倒、头部受伤流血,尽快爬起来,只要骨头没断,就继续战斗、战斗。 前国家队队长、“飞将军”王厚军曾表示,上海足球的辉煌是从巷子里开始的。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首次派出男子足球队。 球员大多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球队,比如转投香港华南队的李慧堂、绰号“坦克车”的黄梅顺、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等。 来自中国大陆的四名球员中,三名属于上海东华体协:24岁的中场球员梁树堂、26岁的前锋贾友良,而最著名的是前锋孙金顺,绰号“孙铁脚”。 在与英国陆军联队的一场比赛中,孙金顺射穿了对手的网,香港报纸在头条中称赞他:“一脚踢断千个接缝,不愧是铁腿男”。 据说,孙金顺从小就用油球训练,双腿异常有力。 在媒体不发达的时代,许多高尔夫球场的传奇人物都是靠口碑传播的。 随着故事的传播,足球运动如火般不断发展; 当故事消失,足球也随之沉寂。
由于资金不足,国奥队于5月份启程前往东南亚、南亚等地进行表演赛。 两个月内踢了27场比赛,23胜4平,打进113球,失27球。 筹得20万港元,其中10万港元用于资助其他国内奥运代表队。
8月6日,周士老敦率领的中国男足迎战英格兰队。 当时,奥运会足球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 最后20分钟,中国队体力耗尽,连丢两球,遗憾0:2被淘汰。
1948年,中华民国最后一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 不久,辽沉战役爆发,一批沉阳、大连的足球运动员被迫撤退。 不少球员加入了中国纺织十七厂(后来的中棉十七厂)所属的“领军”足球队,搬进了杨浦区定海路449弄。 他们被称为“东北风”。 最著名的就是“一狼一虎”。 狼名叫陈金,司职前锋,速度快,善于单刀反越位,俗称“偷冷饭”。 小虎名叫张金良,司职中卫,身材高大,每天凌晨4点30分在巷子里跳舞。 东北球员强壮的体格和坚韧的中长传让习惯了细腻和短传结合的当地球迷大开眼界,也重塑了上海足球的风格。
每逢主场比赛,整个十七厂都会调整班次,救护车和医生提前到达,以示誓死战斗的决心。 “领头羊队”奔赴客场,球迷们包租翔升公司的大巴随队出动,挥舞旗帜、欢呼雀跃。 在父辈兄弟的影响下,十七厂职工子女自发组织“小龙头”队称霸上海七人制比赛。
49年后,上海工人足球蓬勃发展。 首任市长陈毅本人就是一名铁杆足球迷。 小规模的工厂都有自己的球队和体育场,厂间的比赛和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 杨浦区工人很多,足球气氛特别热闹。 据1955年的数据,全市有基层足球队3180支,其中工人队1930支,球员近2万人。
陈毅为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揭幕战开球
1957年6月2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对阵印度尼西亚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小龙头”张宏根攻入中国队在世界杯上的首球,并助攻两球帮助中国队。 4:3击败印尼队。 周恩来与陈毅、贺龙、聂荣臻三位元帅观战。 1958年,张宏根荣获全国十佳足球运动员第一名,被誉为“中国的希德古蒂”(匈牙利著名前锋希德古蒂)。 张宏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最初的技艺是“在上海的弄堂里练就的”。 449弄的老人们自豪地宣称上海是中国足球的摇篮,“我们地区是摇篮中的摇篮”。
张宏根(后排右四)在匈牙利留学时
到1960年代初,共有大大小小的7名“领军球员”入选国家队,9名入选上海队。 1962年,《体育报》评选出22名全国优秀足球运动员,其中上海11人,杨浦4人。 《北京晚报》评选出全国10名最佳射手,上海贡献了4名,全部来自杨浦。
由于竞争激烈,很多年轻球员无法在上海发挥主力,只能选择远走他乡。 徐根宝在南京军,朱广沪在广州军区,两人后来都成名了。 上海队的袁道伦、张水豪、陈善虎三位年轻前锋一起前往河北队,后来陆续入选国家队。 他们被称为“河北三剑客”。 老一辈人回忆,那个时期,几乎所有一流球队都有上海人。
1963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南方赛区)在重庆举行。 上海参赛的球队有四支,分别是上海队、上海工人队、上海青年队和上海杨浦队。 其中,上海工人队和上海杨浦队是非职业球队,球员和教练都是从各个工厂临时借调的。
陈赫今年17岁。 他是国棉十九厂的学徒。 他也是杨浦队最年轻的队员,“小红人”。 他出生在449巷,从小看着张宏根、袁道伦踢球长大,看了之后就模仿他们。 很多技战术都是自己想出来、自己领悟的。
杨浦队提前半年训练,全部下班,工厂里的工资照样发。 每天早上8:30我们在杨浦体育场集合。 首先是政治学习(阅读报纸、活动人士的演讲),然后是热身和战术训练。 午餐为两荤一素一汤,按照专业团队标准。 饭后午睡,提供专用宿舍。 下午,我锻炼身体,绕复兴岛跑了两圈。 下雨天,我会爬楼梯,来来回回几十次。
9月,杨浦队抵达重庆,全队睡在宾馆。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打了8场比赛。 陈赫替补出场5次,打进2球。 这支全部由一线工人组成的队伍最终排名全国第23位。
从重庆回到上海,火车需要五十多个小时,轮船需要七天六夜。 全队一致决定乘船。 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该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上班。 他们为什么焦虑?
于是我就乘坐“东方红”号客轮顺长江而下,欣赏沿途的风景。 回到上海,队伍当场解散,队员们回到各自的工厂,炼钢的炼钢,修机器的修机器。 像做梦一样。 证明这件事确实发生过的唯一证据是每人收到了两公斤糖。
杨浦VS普陀,湖南体育场
1964年,国家甲级队数量调整为12支,杨浦队失去了继续参赛的机会。 随后运动兴起,联赛暂停,职业队解散,球员被转移到各个工厂。 范九林、戴顺福去了国棉十七厂,“小飞”、“橄榄”于耀田去了中国纺织机械厂,叶伯祥去了“一钢”,张正友去了“一钢”。 “二钢”后,赵光华又去了三毛厂。 在陈赫看来,这群球员既有实力,也有意识,而且正值出成绩的年纪,这是“可惜”。
“东北风”团体遭遇灾难。 他们大多出身卑微,在满洲求学。 当运动来临时,他们都会被击败。 有一个守卫,名叫史大发,身材高大,留着胡须。 他被称为“鬼蛇神”,屡遭诟病。 有一天,他走到梅林食品厂门口,突然脑溢血。 他紧紧抱住一棵树,倒在了地上。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足球。 事实上,从1966年下半年到1969年,竞技体育在中国几乎消失了。
运动高潮过后,厂际足球比赛逐渐恢复,史称“足球大批判”。 比赛前,他们排好队,读语录,向雕像鞠躬,球员们礼貌地握手。 哨声一响,我们还在短兵相接,该铲的时候铲,该打的时候打。 球员的热血还在,荣誉感还在。 上海足球正在蛰伏,等待机会。
三
1981年上海老克勒足球比赛,上海足协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首届“陈毅杯”职工足球赛。 共有886支基层队伍参加比赛,分为11人制和7人制两个小组。 上海人对足球的热情又被重新点燃。 到1983年第三届“陈毅杯”时,全市参赛球队达到2301支。 球迷称“陈毅杯”是上海人的世界杯。
陈赫年纪大了,退出了厂队。 平日里我还和一帮老兄弟一起踢足球。 附近有一所小学,他被邀请兼职担任校队教练。 早上6点开始练习,一直打到7点,放学后再练习一个小时。
陈赫记得,有一个叫沉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非常喜欢踢足球。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还不忘对着博阳公园的外墙练了几脚任意球。 他的父亲看上去是个诚实的工人。 他每天一大早就送儿子去学校。 当儿子训练的时候,他就站在场边观看。 训练结束后,我给儿子换了衣服,用干毛巾给他擦干净,并把保温杯里的水递给他。 一切完成后,自己骑车去上班。
当时,杨浦的足球氛围正热火朝天。 据1985年《文汇报》报道,杨浦区总人口约100万,拥有工厂足球队300多支,中小学足球队100多支。
归根结底,工人足球的繁荣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球员的底薪和普通工人一样,顶多有一些伙食费和培训津贴的补贴,不会给工厂造成负担。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进行重组,许多有影响力的大工厂被尽早关闭。 工人成为弱势群体,工人足球从此衰落。 后来房地产蓬勃发展,地价飞涨,足球场上拔地而起高楼大厦。 工人足球已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严重依赖资本投入的职业足球模式。
1995年,上海申花队
1994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 由某洗衣机厂赞助的上海队,在主教练徐根宝的带领下,在甲级赛场掀起了一场“冲锋陷阵”的青春风暴。 范志毅、程耀东、谢晖、吴承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对于上海球迷来说,那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申花队。
范志毅去黄河路一家餐馆吃晚饭。 第二天餐厅就满了,他坐的那张桌子从此变成了“观景座”,老板只给他的朋友们保留。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申花队比赛的时候,徐根宝的身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 他是申花队助理教练、年度城市英雄、对阵越南人民军足球队打进唯一进球的古兆年。
职业化后,球员和教练的收入大幅增加。 A班第一年,范志毅月薪2500元,程耀东2000元,谢晖1000元,徐根宝3000元,此外还有夺冠奖金。 当时上海人的平均月工资为617元。
申花队右后卫毛益军,绰号“毛豆子”回忆道:1995年的一场关键战役,申花队击败了北京国安队。 比赛结束后,他获得了4000多元的获胜奖金。 第二天我就花光了,买了最新款的摩托罗拉手机,“香港电影里黑帮用的那种”。
1995年11月5日,申花主场3-1战胜济南泰山,提前两轮夺得甲A联赛冠军。 当终场哨声吹响时,虹口足球场顿时鸦雀无声,随后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范志毅泪流满面,谢晖跪在地上,徐根宝被队员高高抛起。 当晚,欢呼声传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1997年那个炎热的夏天,申花队以1:9战胜了工人体队。 上海有多少人砸碎啤酒瓶。 尽管被骂,粉丝还是来接他。 当颜面尽失的申花球员出现时,有人喊道:“范志毅,别趴下!”
很多申花球迷至今仍怀念90年代的虹口体育场。 “即使我赢了我也爱你,即使我输了我也爱你。” 单纯为足球呐喊、哭泣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01年底,申花俱乐部重组,徐根宝受邀回国接任主帅。 上海足球进入德比时代。
2003年11月30日下午2时30分,甲A联赛最后一轮七场比赛同时开赛。 上海申花客场1:4不敌深圳健力宝,上海国际主场则意外1:2不敌天津泰达。 申花以一分击败国际米兰,成为最后一个甲A冠军。
当终场哨声吹响时,申花球员穿上金色的冠军队服,一边庆祝,一边躲避看台上扔下的水瓶。 数万深圳球迷齐声高喊“平行进口冠军”。 与此同时,在八万人的上海体育场,天津球员疯狂庆祝保级。 为国际队进球的王云泪流满面地跑回休息室。 俱乐部老板王国林面无表情地坐在教练席上,手里拿着一支万宝路。 主教练成耀东低着头离开。 当他走过看台时,有球迷高喊:“成耀东,英雄!” 再往前,十几名粉丝上前竖起了中指。
当晚,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数百名申花球迷高呼“申花是冠军”,从虹口足球场走到外滩。 一路上粉丝不断加入。 随后,警车主动为球迷开道,部分警察还高喊口号。 场面十分感人。
几年后,足球界爆发了一场针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行动。 四名前上海国际队球员因受贿和操纵比赛被捕。 申花队被剥夺冠军并被罚分。 该案涉及南勇、谢亚龙、杨一民等足协高官以及“金哨”卢军,轰动全国。 对于上海足球来说,这是耻辱的一幕。
这场迟来的审判对于当年的受害者上海国际队来说毫无意义。 2006年球队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浐灞国际队。 此后,他频繁更换名字,像流浪者一样流浪在许多城市。
空缺几年后,上海外滩足球德比随着东亚队(后来的上海上港)升入中超而重新燃起。 2015赛季,上港队完成对申花的双胜。 根宝足球基地主力前锋武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上海滩的老大了。
2018年11月7日,中超联赛第29轮,上海上港主场2-1击败北京人和上海老克勒足球比赛,提前一轮夺得中超联赛冠军。 这支北京人队的前身是当年丢掉冠军的上海国际队。
一年后,内忧外患的北京人和以战绩最差的成绩降级中甲。 又一个赛季后,他们降级到乙级联赛。 作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缩影,这支更名为“北京乘风”的球队最终宣布解散,结束了一段坎坷的征程。
杨浦区上水宾馆里踢足球的老年球员
上世纪末,定海路449巷成立了足球俱乐部。 张宏根、袁道伦等前国脚出席庆祝活动。 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注册的巷道足球俱乐部,刚成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媒体,着实热闹了一段时间。 俱乐部主要是一支高级足球队,实行会员制。 每人每月缴纳五元会员费即可参加相关活动。 具体包括:每周训练两到三次,与兄弟队交流比赛,赛后喝酒。
成立第二年,449俱乐部参加上海“花园杯”高级足球邀请赛,击败东华队、上海高级队等强敌,夺得冠军。 赛后,裁判问队长陈赫,你们队是哪里来的? 我从来没听说过。 陈赫开玩笑说,阿拉玛这个机密军工单位上海老克勒足球比赛,代号449厂,平时是不出来的。
尽管缺乏财力,这家私人足球俱乐部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那些踢球的老家伙渐渐变成了更老的家伙。 装了牙套的人装了牙套,用轮椅的人用轮椅,有些人已经很久没有来了,再次看到他们的名字就是讣告。 追悼会结束后,我们互相提醒随身携带救命药。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赫成为了场上年龄最大的一个。 他司职中后卫,防守扎实,偶尔参与进攻。 有一次,当他以漂亮的头球攻破对方球门时,场边的年轻人都站起来鼓掌,高呼“大叔,老蛋!”
“老蛋”是上海特有的脏话,意思是“棒极了”,带有一些悲剧性和理想主义的色彩。 大多数那些斗志昂扬、成功的人都是很棒的人,而不是守旧的人。 老蛋不服输,不买断,不驯服。 老蛋屡战屡败,顽强到底。
陈赫说,活着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老鸡蛋,老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老鸡蛋,你死的时候,你会变成一个死的老鸡蛋。
俱乐部陷入一片寂静。 疫情一发生,所有活动都取消了。 定海桥居委会搬迁前夕,居委会门口悬挂的“449巷足球俱乐部”铜牌被收废人员撬走,犹如一个悲伤的隐喻。
范九霖于2020年1月29日去世,享年73岁。因疫情原因,追悼会取消,改为小型追悼会。 据媒体报道,范九林是一位优秀的足球教练,也是明星球员范志毅的父亲。 很少有人想到,在那个并不遥远的时代,他也曾摧毁过城市,在绿色的原野上自由驰骋。
范志毅在脱口秀节目中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很多年轻人不认识这个背着肩膀、说着上海普通话的方脸大叔。 他们问,范志毅是谁?
2022年2月1日,即第一个月球的第一天,由吴雷(Wu Lei)领导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输给了越南男子橄榄球队,彻底结束了他们的世界杯希望。 Fan Zhiyi的预测成真,他“失去了脸”。 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中国男子足球队已成为亚洲的三级球员。 用一个古老的上海男人的话:所谓的深渊,如果你走了,你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3月31日,中国金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吴莱赢得了2021年的“金球奖”。 中国足球仍然是一团糟,评论部分一如既往地生动。
(Chen他是化名)
参考:
“上海地方纪事
“上海将军编年史第37卷运动”上海当地编年史办公室
“中国足球历史”国家体育委员会体育文化和历史工作委员会
“现代上海社会体育组织的概述”
“中国足球内幕”
“我在的七年” Zhang Defa
“扬普七个梦·海洋足球谈话”
“ 1995年,当时的”魔术城的私人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