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历史上第一起教练掌掴裁判的重大事件终于发生了。
本赛季中超联赛不断的裁判争议,终于在中甲联赛达到了高潮。
中国裁判界的领军人物谭海被带走调查的第三天,黑龙江足球教父段鑫竟敢扇裁判耳光,虽然有落井下石之嫌中国足球联赛辽宁,但还是引出了一个老问题:中国足球裁判为何成了过街老鼠?
第一,段鑫既然有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就必须坦然面对足球生涯中难以承受的代价。
掌掴裁判后,段鑫在后退时倒地,随后被救护车带走。
就在球迷担心段鑫是否舍身救人之际,辽宁沈阳城市队官方迅速发布声明:段鑫认识到错误,第一时间道歉,球队正在进行内部整改。
显然,段鑫的闪电危机公关和借高血压之名的自我美白很快就被打脸了。
段鑫被打晕事件暴露了中国足球主教练的鲁莽行为和抛弃家国的心理脆弱。
都说段鑫是黑龙江足球的“教父”,这一巴掌,倒是有点《教父》前传的意思。
鲁能主帅库察与助理裁判詹伟发生冲突,导致库察被禁赛七个月。
多拉多从背后撞倒裁判马宁,被禁赛12个月。
这两位大胆的巴西人都因此离开了中国。
作为中国足球界敢扇裁判耳光的第一人中国足球联赛辽宁,段鑫受到了看热闹的观众的欢呼,而等待他的判决,绝对是一次潇洒的告别足球。
因为即使裁判成为弃儿,教练和球员也没有权利要求打人。
62岁的段鑫在遭遇重罚后,很有可能会像比他小一岁,但境遇相似的CBA名帅李春江一样,选择告别赛场。
第二,中国足球裁判的倒霉,确实给了别人可乘之机,现代科技也确实让误判无法逃脱侦查。
本赛季中超裁判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运气不佳。
首先,疫情三年后的开放赛季让中超联赛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VAR的出现,以及广播公司不再选择回避谈论有争议的判罚,使得裁判的关键判罚可以从各个角度受到审视。
第三,智能手机的强大长焦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导致裁判的误判被无限传播。
第四,中国足球反腐风暴波及到裁判员,让犯错的中国裁判员戴上枷锁跳舞。
中超领头羊上港在连续8场比赛中凭借误判获利后,一下子成了裁判眼中的“眼中钉”。中超裁判的遮遮掩掩,让事情变得更加明显,凸显出他们一举两得的无所不能。
本应扮演配角的裁判却接管了演出,再次证明中国足球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在于比赛本身。
如今中甲联赛主教练扇了裁判一巴掌,中国球迷更是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
第三,中国足球其实就是民愤的宣泄口,裁判的处境可想而知。
昨天段鑫扇裁判之后,几乎所有中国球迷都开始欢呼,不知道这是对是错。
太多所谓的中国足球迷,其实把体育运动当成了生活不满的宣泄方式。
不幸的是,最受关注的还是中国足球的混乱局面,而中国足球裁判在漩涡中的处境可想而知。
中国球迷的一个大问题是,不加区别地把所有跟足协、裁判对抗的人都视为英雄。
这些人的更大问题是,一方面他们讨厌特权,另一方面他们又想成为特权的一部分。
主裁判马宁在中超开幕式上的讲话,遭遇了北京国安球迷的大量嘘声,但日前,于大宝对三镇外援戴维森的犯规躲过了沈寅豪的红牌判罚,新工人体育场五万球迷却选择集体视而不见。
段鑫这一巴掌,不仅是打在中国足球的脸,更是打在所有中国球迷的脸,正是因为审美扭曲,才让软弱无骨气的中国裁判选择了阿谀奉承。
第四,足球是社会的影子,由于其娱乐性、开放性,具有放大效应。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但还是有太多的人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足球就是这个社会的影子,当低水平的裁判不断出现,不断触及底线,掌掴事件终于发生了。
虽然打人甚至更为严重的袭击裁判事件也曾发生过,但中国足球裁判被扇耳光之所以没有引发如此轰动,是因为足球运动的娱乐放大效应。
当足球瞧不起篮球的节目《吐槽大会》成为举国同庆的时候,中国足球终于证明了自己不同于乒乓球、跳水、举重、射击。
于是,在中国特色的足球联赛里,原本应该消失的裁判却成了搞笑的,原本应该是主角的球员却成了配角。
而主教练,在被裁判的花哨吹罚弄得头昏脑涨之后,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成为了球迷眼中的斗士,名义上的黑哨克星,事实上的牺牲品。
从教练到裁判中国足球联赛辽宁,这两种本该是场上最冷静的中年人,最后却过上了他们最不想要的生活。
我们本是同一个根源,为何要如此热衷于互相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