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广东印记专题报道讲述百年奥运的广东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09 14:30:11 来源:JRS直播网

连日来,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百年奥运的广东印记》专题报道,通过深入的历史挖掘,讲述百年来广东人和广东在奥运赛场内外不为人知的命运。其中,不少奥运先驱的体育事业和人生轨迹也与粤港澳紧密相连。

88年前,一位化学家率领男足队首次赴德国征战奥运会;黄埔军校百年历史上,一位教官以武术表演震惊欧洲;一位女邮票设计师记录了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重要时刻;广州二沙岛体育训练馆隐藏着一段改写新中国乃至世界奥运历史的追梦之旅;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岭南的文艺和科技力量惊艳亮相……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岭南人传承开放精神,不断探索创新。

专题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入选中国记协微信“我的代表作品”专栏,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推荐,人民日报新媒体、香港橙新闻、台湾《中国时报》、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华东师范大学、广东省游泳协会、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珠海市侨联等权威机构和媒体推荐转载,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等外国使节在海外平台点赞,总网络关注量突破2000万。

广东体育先驱的百年探索

1936年,中国足球队出征柏林奥运会,这是中国足球队首次踏上奥运赛场。南都记者查阅史料发现,那届比赛,中国足球队70%以上的队员都是广东人,包括队长李惠堂、队员谭江柏等。

李惠堂祖籍广东五华县,1905年出生于香港。他自幼酷爱足球柏林奥运会 足球冠军,曾在多次国际大赛中为国争光。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记得这位足球史上风云人物,而他的家乡梅州五华县也常常以“足球王者故里”而自豪。

2008年至2017年间,香港话剧团制作的音乐剧《顶头锤》多次上演,其故事取材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足球队的事迹,李惠堂也在其中出演多个角色。

《头锤》导演、编剧陈甘泉告诉南都记者,该剧主题为“中国人,用血与泪,誓要在国际大赛上树立自强不息的形象”。作曲、编曲高世章说,那段日子比现在艰难多了,但依然拥有踢球最纯粹的快乐,一群人齐心协力,踏上国际舞台,“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柏林奥运足球冠军会夺冠吗_柏林奥运会国足_柏林奥运会 足球冠军

柏林奥运会前夕,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队寄予厚望,选拔队员的重任落到了时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副校长、广东本地人荣启昭的肩上。

荣启昭热爱足球,从美国回国后积极推动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曾率领光华大学足球队、上海东华大学足球队、国家足球队参加各种比赛,最传奇的是他曾于1936年、1948年两次率领足球队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和第14届伦敦奥运会。

荣启昭在体育、化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在他的家乡广东珠海南屏,荣家是“西学东渐”的典范。荣启昭的父亲荣兴侨是清末留美幼童之一。荣兴侨的堂兄荣闳是中国第一位从美国著名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容闳博物馆馆长杨毅告诉南都记者,2018年,容启昭小儿子容英华回家乡祭祖时,把父亲1948年的“中国世运会足球队”会旗留在了珠海。“他希望父亲带领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记忆,能留在家乡。”

不为人知的是,此次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还包括一个30余人的体育考察团,他们“观察各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镜子,提升国内体育水平”。

当年,代表团抵达柏林后,先参加两次国际交流活动,随后出访丹麦、瑞典、德国、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国,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当地体育行政、师资培训、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

队员中,徐敏慧和郭松堂来自广东,分别是广东省教育厅体育督察和中山大学体育处处长。郭松堂注重高校体育教育,曾带领中山大学30余名男女运动员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华南四校联运会。

徐敏慧是当时中国体育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办的广东省体育学院培养了400多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体育界知名人物。1948年,徐敏慧担任中国游泳队领队兼教练,参加英国伦敦第14届奥运会。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教授张晓琳告诉南都记者,徐敏晖的两次奥运经历,第一次是为了交流学习,第二次则是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感。此外,“徐敏晖积极著书立说、创办学校,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关怀和责任感。”

南粤健儿惊艳亮相

1936年,17岁的广东东莞人杨秀琼参加了柏林奥运会,这是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杨秀琼从香港开始接触游泳,到后来在广东全运会上崭露头角,在当时普通女子对游泳还抱有“羞涩、好奇”的心态,杨秀琼的出色泳技,掀起了中国女子游泳的新一轮热潮。

柏林奥运会100米自由泳预赛,杨秀琼因成绩落后于他人未能进入半决赛,此后,她短暂的运动生涯就此结束。但她仍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后人把她在柏林奥运会上的亮相形容为“东方美人鱼”。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委员侯昆告诉南都记者,杨秀琼等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形象,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青春、优雅、时尚。当时,中国运动员的成绩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她们也在不断超越自己”。

那一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没有获得任何项目的名次,但中国武术表演却大获成功,中国武术队在德国停留近两个月,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地举行了多场表演。

回国后,武术队队员金立贵、郑怀先均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武术教官,继续从事武术教育工作,从此与百年黄埔、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埔军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发源于黄埔长洲岛,并遍及全国,开创了中国革命军事教育的先河。该校历来重视武术的传授与传承,据史料记载,该校创办后即规定“学员除每日实弹射击外,还须学习砍刺之术,以备临敌时显身手”。

金立贵的弟子、西安市传统拳法研究会会长金根生告诉南都记者,金立贵经常教导弟子们做人处事要低调、谦虚。“除了正式比赛和柏林奥运会期间,为了民族尊严而愤怒地向外国人发起挑战外,他从不和别人决斗,也不接受别人的挑战。”

1984年7月29日柏林奥运会 足球冠军,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奥运会就迎来了奥运金牌“突破日”:许海峰夺得了中国首枚奥运金牌。不到四个小时后,来自广东东莞的曾国强又在男子52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夺得了第二枚奥运金牌,这也是中国在举重项目上获得的首枚奥运金牌。

40年后,曾国强向南方都市报记者回忆起站在领奖台上听到国歌的情景,仍十分感动。“能代表国家升国旗、为国争光,谁不激动呢?虽然当时我还不算老,但那种激动和自豪感真是难以言表!”

那届奥运会,曾国强与同样来自东莞石龙镇的举重运动员陈伟强、赖润明一起为中国队夺得了两金一银,让世界看到了广东举重的实力。

同年,石龙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举重之乡”称号。石龙镇青少年业余体校党委书记、中国举重博物馆顾问、国际一级举重裁判陈素梅告诉南都记者,“那是广东乃至中国举重史上最辉煌的一年。”

岭南艺术与科技闪耀

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一年后,由广东中山邮票设计师陆天骄设计的《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一周年》邮票发行。

陆天骄受托设计“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活动纪念邮票时,正在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担任邮票设计员。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票设计工作并不容易,没有专门的邮票工厂,印制工艺简单,全国只有三名专职工作人员,陆天骄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陆天骄的好友、原广东省中山市集邮协会会长陈宝荣告诉南都记者,在陆天骄活跃于邮票设计的20世纪,其作品获奖数量在全国同辈中位居第一。朋友们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陆老师擅长设计难题”,“灵感自然而然”。

四年后,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韩国人选择了一只极具东方特色的老虎作为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并取名为“老虎”。广州火柴厂从韩国奥委会购得使用权,发行了一套三色纪念赛贴纸,上面印有举重和击剑的图案,十分可爱,深受人们的喜爱,带动了火柴在海外的销售。

广州火柴厂原名“侨明火柴厂”,是中国第一家有历史记录的火柴厂。上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打火机的普及,火柴逐渐被取代,广州火柴厂也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广州火柴厂与汉城奥运会纪念火花的故事,在多年后,依然能勾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南方都市报记者曾到访广州芳村广安里的侨明火柴厂旧址,当时工厂的许多原职工都住在这里。说起“侨明”,老人们显得很自豪,他们说,当时广州的工业并不多,除了三五家机器厂外,到处都是火柴厂,但“没有一家像侨明这么大”。

今年夏天,广东收藏家协会第八届名誉会长、烟花票务委员会主任李伟勤向南方都市报记者展示了广州火柴厂推出的纪念烟花,回忆起36年前的奥运会。“‘24届奥运会’烟花被印在火柴盒上后,很受欢迎。通过这些烟花,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时间来到2008年8月8日。在“鸟巢”巨大的舞台上,两边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十几位身着黑衣的舞者尽情地舞动着,在纸上留下墨迹柏林奥运会 足球冠军,构成了一幅中国画。直到今天,很多人还记得那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开场舞蹈《画卷》。

《卷轴》与广东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编舞沈伟和联合创作人侯颖都是在广东学习现代舞的,并在不同时期活跃于广州水银横路黑匣子剧场。沈伟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在广州学习和表演的经历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侯颖说:“在广东现代舞团的那几年,是我舞蹈艺术的巨大而丰富的基石。”

侯英回忆起这段久违的奥运记忆:“当我得知北京奥组委愿意用这种现代艺术形式创作开幕式作品时,我既惊讶又欣喜。但这种舞蹈语言该如何运用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呢?我并不确定。”

最终,他们在沈伟原作的基础上提炼了一些现代舞的动作概念,舞者的表演方式在侯颖看来更接近中国舞。她说:“《画卷》虽然是现代舞,但呈现的并不是纯粹现代的肢体动作,反而我觉得挺古典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觉得很新奇的原因。”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融合之路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奥林匹克崛起,不能不提到“体育人才的摇篮”——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

20世纪50年代,这座新中国第一个体育训练基地为了备战奥运会而建,但建成后的近30年里,从未送过中国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这段时间也记录了运动员们始终准备重返奥运舞台的追梦历程。

那些备战奥运却无缘奥运的运动员们早已退出赛场,他们训练、生活的地方依然见证和服务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体育力量。后来傅海峰、罗丽诗、陈艾森等多位奥运冠军都是从广东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走出来的。

“凡是在二沙工作过、经历过训练、比赛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美,都不会忘记自己为二沙奉献的青春岁月。”曾在二沙岛训练、工作30余年的原广东省体育局局长董良田告诉南都记者。

2008年,《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传遍大街小巷。北京奥运会如期而至,中国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那年5月,奥运火炬传递到广东,市民们无不激动不已、热切期盼。

本届奥运会火炬命名为“祥云”,由银色和红色组成,火炬上部设计呈现“祥云”图案,整体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卷纸。来自广州、深圳、惠州、汕头等地的800余名火炬手向世界展示了广东的风采和活力,传递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群人中有英勇救人的基层警察,有为国争光的世界冠军,有投身公益事业的爱心志愿者,有身有残疾但意志坚强的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16年后,传递“祥云号”的广东火炬手们一一向南方都市报记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为那光荣的时刻感到自豪。

“火炬手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无论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都会重温手握火炬、勇往直前的荣耀,心中充满无限斗志。”现年52岁的刘建涛是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他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火炬、火炬手服装等物品。

14年后,2022年冬奥会再次在北京举办,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城市”。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更多科技、环保元素。主火炬点燃时,令全球瞩目的“冰雪五环”正是由广东雷曼光电及其子公司康硕展研发制作。

雷曼康硕展览市场总监胡天斌告诉南都记者,“冰雪五环”从打样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研发团队无数次的推敲和验证。最终,开幕式上的“冰雪五环”始终明亮,没有启动任何一项B计划。就连五环上的14万盏灯,“也没有一盏灯熄灭”,完美实现了导演组的预期。

回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十城联动”预热环节,深圳迎来了由2022无人机创作的雪地舞蹈,组成了冬奥会巨型会徽以及3D版的“冰墩墩”和“雪容容”。

本次无人机表演由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研发执行总监胡思贤告诉南都记者,相比简单的平面图形,这样的3D表演对无人机集群的操控稳定性、复杂环境下通讯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在续航能力、机身外观等方面不断优化。

柏林奥运会 足球冠军_柏林奥运足球冠军会夺冠吗_柏林奥运会国足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当地时间7月14日,奥运圣火抵达巴黎,当晚举行了无人机及烟花表演,参与表演的1100架无人机也来自高聚创新。

“我们很荣幸能为这场盛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这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科技实力的有力方式。”胡思贤说,接下来,高炬创新的无人机编队将“驻扎”凡尔赛宫表演,直至巴黎奥运会闭幕。

转眼间,粤港澳大湾区将再次闪耀巴黎,粤港澳三地也正有序筹备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到来,粤港澳正以融汇古今、兼收并蓄的独特文化,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精神,传递着奋进超越、引领前行的精神风貌。

《百年奥运广东印记》专题报道

总策划:荣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嘉

统筹:南方都市报记者 项雪妮

总撰稿人:南方都市报记者 张倩涵

采写:南都记者 张千涵、马辉、肖月、翁安琪、侯晶晶、杨凌艳、敖银雪、何家辉、实习生余欣红、李婉茹

视频:南方都市报记者梁子珊

设计:尹洁琳、郭文哲、袁毅、张博

相关足球新闻

友情链接: JRS直播网 jrs直播 jrs直播低调看直播 jrs直播吧 jrs直播(无插件)直播nba jrs低调看高清直播 jrs直播NBA jrs直播极速体育 英超直播 jrs低调看

声明:JRS直播网是一个体育导航,所有直播和视频链接均由网友提供,并链接到其他网站播放

©202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JRS直播网版权所有 XML地图 备案号:晋ICP备202301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