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奥体中心圆满落下帷幕,安徽省体育代表团奋勇拼搏、英勇奋战,共夺得竞技体育金牌13枚(含孟红莲在全国冬运会上获得的1枚金牌)、银牌9枚、铜牌12枚,这是我省参加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最多的一次。
新成果:基础重大项目彰显实力
全运会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本次全运会,我省共有284名运动员获得竞技项目决赛资格历届全运会篮球冠军,包括从东京奥运会归来的王春雨、王小静、兰明浩、李浩男,李昱婷、吴娟、吕秀芝、李慧茹等8人,参加了25个大项、163个小项的比赛。
老将们是运动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次全运会,我省一批老将发挥稳健,发挥了场上主心骨作用。第四次参加全运会的赖潇潇夺得武术套路女子拳击、剑术、枪术全能金牌;第三次参加全运会的王春雨夺得女子800米、1500米金牌、400米银牌;第二次参加全运会的王志伟夺得男子空手道67公斤级金牌,田启业夺得男子古典式摔跤67公斤级金牌。 此外,第四次参加全运会的孟苏萍获得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银牌,第三次参加全运会的程训曼获得男子双人双桨铜牌,虽然未能夺得金牌,但老将坚韧不拔、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同样令人感动。
本次全运会,我省在田径、击剑、射击、武术等基础大项目上再次展现实力,这是我省积极实施项目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基础大项目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
新亮点:“强强联合”发挥战斗力
本届全运会规定,东京奥运会双人及以上项目参赛队可继续组合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同一项目决赛,成绩计入运动员报名的代表团。归来的奥运健儿克服隔离困难,保持训练状态,迅速投入全运战场历届全运会篮球冠军,为安徽省体育代表团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双向飞碟混合团体金牌获得者王晓静、男子重剑团体金牌获得者兰明浩、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金牌获得者吴娟、女子4×100米接力金牌获得者李玉婷、男子三对三篮球金牌获得者李浩男等“组合”组建的奥运联合队,已形成在各项赛事中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强大战斗力,成为夺金的可靠保障。
与此同时,我省一些快速成长的项目,成为见证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一些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更是引人瞩目。由明浩率领的国奥队在团体决赛中相遇,我省运动员于乐凡与兰明浩在个人决赛中相遇。全运会男子重剑比赛两度上演“安徽德比”,让安徽省体育代表团提前夺得冠亚军。她率领的安徽女子体操队成为团体决赛中最大的“黑马”,以零失误的成绩夺得安徽历史上首枚全运会团体银牌。
新希望:00后崛起潜力巨大
老将当先,新人崛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代代传承。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运会,既是对体育赛事发展成果的集中检验,也是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一次大练兵。
2002年出生的小射击运动员胡凯在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顶住压力,凭借最后一枪完成逆转历届全运会篮球冠军,夺得冠军;来自芜湖的16岁姑娘姚千寻在女子25米运动手枪预赛中惨遭淘汰,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闯入决赛,并在决赛中斩获银牌;19岁的界首姑娘李玉婷在女子4×100米预赛中帮助国奥队夺得第一名,成绩脱颖而出,最终夺得金牌;17岁的蚌埠“小花”何立成凭借流畅的动作,获得女子自由体操第三名; 18岁的董天耀,是国家羽毛球队男单现役“最高”的选手,更是成为安徽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位杀进全运会八强的运动员……一群首次参加全运会、充满活力的“00后”,他们不惧怕强大的对手,敢于在赛场上拼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代表着安徽年轻运动员的中坚力量。
全运会后,小运动员在技战术、体能、心理等各方面竞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即将参加的世界大赛的选拔和备战积累了经验、增添了动力。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安徽健儿正蓄势待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